成立两年估值超180亿!全新人形机器人Figure 02登场,研发18个月算力提升200%|钛媒体AGI
就在刚刚,一款基于英伟达、OpenAI、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支持的全新人形机器人来了!
钛媒体App获悉,美东时间8月6日,估值高达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5.84亿元)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宣布推出全新一代Figure 02人形机器人产品,硬件和软件都进行了从零开始的重新设计,拥有灵活自如的手部和对话视觉能力,内置定制的 AI 模型可与人类直接对话,手部具有16个自由度和相当于人类力量,计算和推理能力是上一代Figure 01的3倍,即提升了200%。
同时,Figure 02内置了2.25千瓦时的电池,使运行时间增加了50%,而内置的视觉语言模型(VLM)使机器人摄像头能够进行快速的常识性视觉推理。 该公司透露,Figure 02已经在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的宝马生产线上进行了测试。
Figure AI创始人兼CEOBrett Adcock表示,Figure 02概念设计评审在2023年2月,历时18个月研发而成。他强调,“这是地球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硬件产品。”
Figure AI成立于2022年,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款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旨在与人类进行交互并执行多种任务,可以自动执行一系列动作,包括行走、搬运、操作物体等,应用场景包括仓库管理、物流配送、医疗保健等领域。
公司创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在科技和创投领域已有20年的经验,曾是 Archer(27 亿美元 IPO)和 Vettery(1 亿美元退出)的创始人。而目前,Brett Adcock的关注重点是Figure AI,目标是以 30 年的眼光来创建这家公司,其希望将时间和资源投入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人类的效用影响上。目前,Figure AI员工人数高达120人左右。
融资层面,Figure AI已经完成总计7.3亿美金的融资。
其中,2023年4月19日,Figure获得Aliya Capital Partners等10家投资者的7000万美元A轮融资;2023年7月17日,Figure获得Big Sky Partners和Intel Capital的900万美元融资;2024年2月23日,Figure获得贝索斯,以及微软、英伟达、OpenAI等大型科技公司联投的约6.75亿美元融资。
据介绍,Figure AI公布的全新Figure 02视频主要展示了其技术能力和在宝马生产线上进行测试的场景,展示其在现实世界工业环境中的潜力。
功能层面,Figure 02在语音对语音方面,通过麦克风、扬声器和定制的AI模型,可以与人类进行对话;摄像头则由6个板载 RGB 摄像头驱动的AI视觉系统;采用第四代手部,具有16个自由度和相当于人类的力量;视觉语言模型(VLM)使机器人摄像头能够进行快速的常识性视觉推理;电池层面,Figure 02 配备了 2.25 千瓦时的电池,使运行时间增加50%;CPU/GPU的计算和 AI 推理能力是上一代的3倍。
应用层面,全球劳动力短缺现象正在上演。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00万个空缺工作,其中700万个职位空缺是仓库、运输和零售业等重要职位,而且人口老龄化也使得公司越来越难以扩大员工队伍。为了打破这样的社会瓶颈,让劳动力持续增长,公司就需要更高的生产力,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自动化来做支撑。同时,许多高难度和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并不适合人类,亟需开拓新的产业以帮助人类解决这些难题。
Brett Adcock曾表示,Figure AI是能够引入执行商业活动的人形机器人,“希望我们是第一批向市场推出真正有用并可用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组合当中之一。”
实际上,当前人形机器人成为热门赛道,科技公司正以惊人的速度向AI领域投入资金。Crunchbase最新数据显示,仅2024年上半年,全球就有超过355亿美元流向AI初创公司。其中,在募集的六轮超过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中,其中五轮是由 AI 公司募集,其他AI初创公司也募集到单轮超1亿美元的资金。
太平洋证券表示,人形机器人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技术外溢效应。当前工业自动化市场面临挑战,下游创新不足、产能过剩,以及外部因素,导致需求疲软。这导致了一个存量博弈市场,许多企业在竞争中争相降低价格,却难以盈利。在这种局势下,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有可能是继智能手机和新能源之后的一波更大的机会,吸引了特斯拉等企业大量资源和人力的投入。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将投入到人形机器人领域,随着大型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的不断进步,未来十年将会看到更多产业化案例的落地。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与AI的结合更为紧密,AI 端发展加速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随着大模型训练提速与产品升级迭代,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望加速具象化,促进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运用落地,产业链企业将充分受益。一方面,建议继续关注与特斯拉等头部机器人企业合作紧密、有望率先拿到定点的供应商企业。另一方面,在机器人零部件中,传感器、丝杠的单机价值量较高,且存在较高技术壁垒,目前布局企业较少,看好配套下游研发测试进度较快、下游需求放量时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相关头部企业,建议持续跟踪。
(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