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是什么意思】“水深火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民生活极其困苦、灾难深重的状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水深火热:字面意思是“水很深,火很热”,比喻人民所处的环境非常艰难、痛苦。引申为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百姓生活极度困苦的状态。
该成语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故曰:‘与民同乐,而天下可得矣。’”后在《孟子·尽心下》中进一步发展为“民之憔悴于虐政,而无告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时期 | 文献出处 | 内容简述 |
先秦 | 《孟子·梁惠王下》 | 引用“大旱之望云霓”,表达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先秦 | 《孟子·尽心下》 | 提出“如水益深,如火益热”,描述百姓受苦的情景。 |
后世 | 成语定型 | “水深火热”逐渐成为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 |
三、现代用法与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水深火热”多用于形容国家或地区处于战乱、灾害、经济困难等极端困境中,人民生活艰难。例如:
- 战争年代,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某地因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
同时,也可用于比喻某种处境非常痛苦,如:
- 工作压力大,几乎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
四、总结
“水深火热”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对社会安定的向往。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水深火热 |
拼音 | shuǐ shēn huǒ rè |
出处 | 《孟子》 |
本义 | 比喻人民生活极其困苦 |
引申义 | 社会动荡、灾难深重 |
现代用法 | 描述困境、痛苦处境 |
情感色彩 | 贬义、同情、警示 |
通过了解“水深火热”的含义与背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能更准确地在实际语境中使用它。